主權共享,治權獨立
原載於東森新聞網論壇2005/08/08
http://www.ettoday.com/2005/08/08/142-1827524.htm
上月收看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Holidays in the Danger Zone: Places That Don’t Exist” (於危險地帶度假:不存在的地區),攝製隊一連數集涉足一些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半獨立地區,其中就包括台灣,節目主持人於該集走馬看花的介紹了台北101,華西街,金門刀廠,原住民村落等台島旅遊景點,並參觀國軍要塞,本土學校及大陸人員收容中心,當中不斷強調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文化生活差異及所謂敵對意識,從而引導觀眾對台獨產生同情之心.在中評眼中該集出現了不少錯誤,除了將原住民和本省人混為一談,及硬生生區分中文(Chinese,而不是國語Mandarin)和台語外,節目製作人亦忽略了現時兩岸緊密經貿關係和近期政治交流互動所帶出的緩和效果,不過要求老外們在短短一小時裏去細緻了解分析中國千百年來的歷史變革及幾十年兩岸恩恩怨怨實在是強人所難,箇中的錯綜複雜有時候連一般兩岸民眾也不甚了了.
除了台灣之外,該節目亦走訪了Somaliland、Transniestria、South Ossetia、Nagorno-Karabakh 等一般地圖上未必找得到的地方,這些地區不但有固定土地,常住居民和有效政府,有的還自行發行貨幣及組織軍隊來凸顯其所謂獨立狀態,按照1933年蒙得維的亞協定(Montevideo Convention)對「國家」一詞所下的定義,這些地區早應如台灣當局自我吹噓一樣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了,但為何國際社會至今還未承認他們?既然台灣與他們同病相憐,台北當局好應率先承認他們,並逐一發放以十億美元計的金援去鞏固邦誼來抗衡中共的無情打壓,不過該等外交小動作明顯有違美國主子的政策方針,試問這個所謂台灣最重要的友邦兼世界頭號強國都不肯承認台灣及以上地區擁有獨立主權,台灣當局又豈會私自造次呢?
這些有趣的國際例子令中評聯想起主權和治權的關係,究竟一個擁有行政立法、司法終審、印鈔徵稅、軍事防衛、教育醫療、治安監督、出入管理等充分治權的地區是否就是主權獨立呢?顯然現實中主權與治權兩個概念是有差別的,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除了能夠在其疆域內行使治權外,還應能與世界各國發展正常外交關係,當中亦包括施展締約,經貿,宣戰及媾和權,因此主權的確立不單視乎該國對內的管治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國際間是否對其廣泛承認與交往,其中能否參與聯合國事務成為一個代表性指標.雖然不是聯合國成員的國家並不代表沒有獨立主權,但擁有聯合國會籍就最能夠直接體現主權獨立,要不然台灣當局就不會整天鬧著要進聯合國和世衛了.
國際政治波譎雲詭,大國集團之間的利益博奕常成為分裂地區主權獨立的理據依歸,以剛發生政變的西非窮國毛里塔尼亞為例(不知專業的台灣傳媒有否報導有關消息),如果被趕下台的原總統在友邦協助下於附近原屬毛國舊政府的大西洋小島上重建政權(簡稱小毛里塔尼亞),那麼國際社會應該以「一個毛國」,「一大毛一小毛」,還是「兩個毛國」等方式來看待新局面呢?假若在小毛國周邊海域突然發現了蘊藏量驚人的特大油田,又或者大毛國宣佈與伊斯蘭激進份子合作對抗歐美,結果又會如何?所以蒙得維的亞協定及其他相關國際法條文所列明的主權標準於實際操作上便不太管用,所謂「主權在民」的意念也隨國際利益衝突激化而失真.
回顧兩岸現狀,大家不難看出彼此的治權是相對獨立的,而統獨爭議就圍繞著雙方主權也是否隨之而獨立.眾所周知,目前世界只有二十多國承認以台北為政治中心的中華民國,其他大多數都承認以北京為首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以往兩岸外交戰都只是零和遊戲,根本沒有任何國家能在北京和華盛頓的壓力下同時承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雖然北京政府亦坐擁代表中國的聯合國席位,但缺乏那二十多國的支持就不能稱得上全面獲取國際間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另一方面,被那二十多國承認的中華民國根據現行憲法並沒有放棄整個中國大陸的主權.換言之,現時中國主權在國際社會上正分別由北京及台北來代表,這和最近大陸宣揚「世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論調非常吻合,中評認為所謂「一中各表」就是說明兩岸在國際外交場合中共享著整個中國主權,同時治權亦可保持相對獨立.
網友們也許會問主權和治權可以分割嗎?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時英國曾提出「主權換治權」等類似方案,大意是於一九九七年後香港在中國主權名義下繼續被英國管治或操縱,結果被鄧小平以主權和治權不可分割為由一口拒絕,箇中道理就是防止英國人在香港回歸後繼續發揮政治影響力.但在兩岸關係中這一規限是可斟酌的,畢竟大陸視台灣人為同胞,是自己人,治權誰屬無甚重要,只要是自己人便可,大前提是台北當局須承認與北京政府共同擁有中國主權.在如何共同行使中國主權的問題上中評覺得北京方面可以更大方一些去讓台灣代表整個中國去繼續把著那二十多個國家,其他什麼在台協會、駐外代表處之類的半官方外交機構在換了招牌之後一律依舊,總之台灣外交境況不會比現在差.
為了進一步消除台灣民眾對「統一」可能帶來的侵略、併吞、投降之類的負面意味,兩岸可參照歐盟模式另組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並設一虛位元首分別由大陸及台灣人士輪流擔任,中央政府以下的大陸和台灣政府分別行使著獨立治權,互不隸屬,大陸不會干涉台灣當局如何強制刪除電視頻道,如何變相公款資助獨派報紙等內部政策.台灣更可在談判中大開殺價,例如討個「閩台地區自治首長」做做,正式擴大現時中華民國福建省的行政範圍,並幫助提高大陸基層幹部的民主自由意識.不過那些在任內或退休後反覆無常及蓄意挑起省籍衝突的無能無恥政客不受各方民眾歡迎,以免無端製造一些什麼「閩獨」、「浙獨」等新名詞混淆視聽.
縱使當今台灣政治人物綜合質素參差,無可否認的是島內民主自由社會架構已深入民心,很難要求他們走回頭路去接受非普選產生的領導人,再加上香港在回歸初期所遭遇的困境已令港式一國兩制在台灣瀕臨破產.所以北京當局在促進兩關係上更應祭出多一點創意和體諒,畢竟台灣民眾近十年來已被深綠人士舞弄得奄奄一息,自李登輝以降為宣揚所謂台灣主權獨立全力打拼,提昇管治水平則毫無建樹,整天只懂嗆聲不懂幹活,滿口尊嚴善意,到頭來只剩下一堆空話廢話.雖然對岸假大空現象仍十分嚴重,但畢竟還有些人會做事,年年經濟有看頭,並透過水果進口、開放大陸旅客、客貨運直航等實質措施為台灣民眾帶來實惠.與其搞台獨而弄到兵戎相見、血流成河,倒不如模糊地共享主權,然後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有什麼不對啊(連戰語)?
Comments
Post a Comment